植物來源:為金縷梅科植物金縷梅的果實及花。 提取部位:果實及花 INCI:金縷梅提取物(水提) 提取方法:水提法金縷梅 - 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9m。細枝密生星狀絨毛;裸芽有柄。葉倒卵圓形,長8-15cm,先端急尖,基部歪心形,緣有波狀齒,表面略粗糙,背面密生絨毛,側脈7—9對;葉柄長6—10毫米。穗狀花序短,腋生數朵金黃色小花,花兩性,花瓣4片,狹長如帶,長1.5-2cm,淡黃色,基部帶紅色,芳香;萼背有銹色絨毛,雄蕊4,花絲長2毫米,退化雄蕊4,與雄蕊互生,頂端平截;子房近上位,2室,每室具l垂生胚珠,花柱2,極短。蒴果卵球形,兩裂,長約1.2cm。2-3月葉前開花;果10月成熟。同屬還有紅花金縷梅,葉圓形,花紅色,極為美觀。 金縷梅-藥用價值 1.最早美國原住民-印地安人將其葉子及樹皮搗碎,作為藥膏來治療痔瘡、及傷口、疼痛的腫瘤,蚊蟲咬傷及皮膚潰爛等病癥,成為家家必備的良藥之一。 2.金縷梅內含單寧酸及揮發性油脂是其中主要的成分,有效的止血劑;還有增強血管及抗發炎。 若將它直接敷在痔瘡和曲張靜脈上,則有助於減輕疼痛和發炎癥狀。 3.金縷梅的乳脂在歐洲,一般用來治療皮膚發炎的癥狀,以其浸膏涂抹在輕度擦傷、割傷和瘀傷的患處,及具舒緩的功效。學者還發現金縷梅軟膏對於治療溼疹極為有效。并且指出金縷梅對溼疹的效用遠比一般常用的氫羥腎上腺皮脂素(hydrocortisone)有效。
|